关键词:公主

解忧公主是谁?她嫁给过谁?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去年有部大热的古装历史剧叫《解忧公主》,里面的女主刘解忧是被汉朝送去乌孙和亲的公主,解忧公主是个睿智美艳的女子,帮助乌孙王处理草原上的事务,深受乌孙人民的爱戴,是个传奇女子。 小编对这样的女子总是心生敬佩,但是也存在疑问,历史上的真的存在解忧公主这个人么?她也是同电视剧中的解忧公主一样招人喜欢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解忧公主原名刘解忧,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本该是名门之后,但是因为祖父刘戊放着好好的楚王不当,非要犯上作乱,结果兵败自杀,连累到自己的后代,刘解忧就变成了罪臣之后。 都说是罪臣之后了,那刘解忧为什么能被封为公主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要被送去乌孙和亲了。 太初二年(前101年),乌孙的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上书说要为乌孙求娶汉朝的公主,为的是延续两国的友谊,永结同晋之好。 汉武帝本就没几个女儿,当然舍不得把女儿嫁去这么远,大臣们也不舍得自己的女儿,选来选去,这和亲的人选就定在了刘解忧身上,好歹也是皇室之后,对得起乌孙的诚意了。 既然求的是公主,刘彻大手一挥就把刘解忧封为解忧公主,命其嫁去乌孙。刘解忧接过诏书,含泪拜别了自己的家人,这一远去,这辈子都没法再见到家人了。解忧公主擦干眼泪,转身上了马车,踏上了和亲的路途。 小编其实不是很懂所谓的联姻之举,这难道要比签订合约更为保险有效吗?还是他们相信血脉相融,两国从此成为一家人?像是解忧公主这样颇具才智的,还能接触到乌孙的国事,能发光发热,但是更多的和亲女子是应该都是不怎么受待见,最终郁郁而终,免不了客死异乡的结局吧,为她们默哀三秒钟。 解忧公主到乌孙之后嫁给的是乌孙昆莫之孙岑陬(zōu),现在他叫军须靡,解忧为其右夫人。军须靡还有一个左夫人,是匈奴的公主。乌孙以“左”为尊,所以解忧公主的地位是在匈奴公主之下的。 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之后多年没有怀孕,受到冷落,同时匈奴公主却为军须靡生下了一个儿子泥靡。解忧公主最大的目的是两国和平,而不是生下孩子继承乌孙国,所以她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她常常去各个部落视察民情,看看乌孙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旦哪处发生了自然灾害,解忧公主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亲自参与救灾的任务。因为游牧民族都是散居,商业不繁华,购买东西并不方便,解忧公主了解这些之后,在大臣的支持下,说服了乌孙王,开通了乌孙通往西域其他小国的通商口岸。 乌孙人民都记着这位汉朝夫人的好,所以在匈奴和汉朝之前,大多偏向了汉朝这边,解忧公主和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军须靡病逝之后,把乌孙王位交到了堂弟翁归靡手上。解忧公主遵从乌孙的婚嫁习俗,又嫁给了翁归靡。没想到,这误打误撞,解忧公主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良人。她同翁归靡的感情很好,生下了三子二女,成为了乌孙名副其实的国母。 再加上解忧公主一直以来为乌孙做出的贡献,使得乌孙同汉朝的关系更为亲近,与匈奴的关系日渐疏远,西域各国都纷纷同汉朝交好,汉朝西北边境一直风平浪静,没有争端。 匈奴像是渐渐被孤立,隐隐有被乌孙追赶的势头,匈奴大怒之下向乌孙发兵,威胁乌孙要与汉朝断交。翁归靡和解忧丝毫不畏惧,解忧公主还向汉宣帝求援,在乌孙和汉朝的双面夹击下,匈奴连连败退,损失了大概30%的人口,自此一蹶不振。 在匈奴的没落中,解忧公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得不让人赞叹一句“奇女子也”。

明太祖朱元璋之女安庆公主简介 她是怎么死的?她的丈

安庆公主,是明朝的嫡公主。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母亲是马氏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十六个女儿,这十六个女儿分别是:临安公主、宁国公主、崇宁公主、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福清公主、寿春公主、十公主、南康公主、永嘉公主、十三公主、含山公主、汝阳公主、宝庆公主。安庆公主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女儿,据民间流传安庆公主是一个倾世美人。 公元1382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安庆公主下嫁欧阳伦。欧阳伦,进士出身,曾“奉使至川、陕”,官至都尉。朱元璋的许多女儿,最后都是嫁给开国元勋之后,诸如临安公主的驸马是韩国公李善长的儿子,宁国公主的驸马是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福清公主的驸马是凤翔侯张龙的儿子,寿春公主的驸马是颖国公傅友德的儿子,南康公主的驸马是东川侯胡海的儿子,永嘉公主的驸马是武定侯郭英的儿子等。安庆公主,最后却嫁给仅仅是进士出生的欧阳伦,这实在令人诧异。 我们只能猜想,也许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牵涉朝中,安安乐乐,幸福的过一辈子就好。又或者是,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安庆公主与驸马相遇,从此便爱上了他,最后恳求自己的父亲,成全自己的爱情。 在明朝的时候,女子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纵然你是公主,也还是一个女人,所以明朝关于各位公主的介绍都极为少。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安庆公主嫁给欧阳伦之后,生活的是否幸福。但是我们知道,无论安庆公主到底是因为什么嫁给欧阳伦,她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样。 我们知道,洪武年间发生了许多大案,其中最受后世瞩目的便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两件案子,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的铁血残暴。他毫不念旧情的将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胡惟庸和蓝玉处决,并且其中牵涉出诸多朝中大臣,也一并处死。牵涉面之广,打击度之大,让后世侧目。 公元1397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再次发生了一件大案。这桩案子之所以加个“大”,并不是因为他的牵涉面有多广,涉及的金额有多大,而是因为这个案子再次让我们看见了朱元璋的“法之严”。这件案子,便是欧阳伦驸马案。 欧阳伦与公主成亲之后,仗着自己皇亲的身份,数次遣私人贩茶出境,所至绎骚,虽然大吏不敢问。盐铁茶叶等,一直都是官府控制的商品,不允许私人经营,更不用说卖个少数民族了。那个时候,茶叶是明朝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物资,他们用茶叶换取西蕃地区的马匹,因而严禁私自出口。所以明朝对于茶叶的控制极严,作为皇亲带头走私茶叶,其后果自然极大。 欧阳伦走私茶叶就算了,偏偏还极为高调。他手底下有一个家奴周保,极为蛮横,运送茶叶之时,但凡有小吏过来询问,就将人捶打一番。后来有个小吏不堪欺辱,将这个事情捅到了朱元璋那儿,这下欧阳伦就悲剧了。 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后,便想严惩欧阳伦,而安庆公主为了保住夫婿的性命,便想出了自己顶罪的方法。安庆公主本以为自己是朱元璋的女儿,应该没有性命之忧,哪知道朱元璋为了维护法制,硬是大义灭亲,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斩杀。如此一代公主,一位娇花就此香消玉殒。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朱元璋还是发现了主谋是欧阳伦,将其一并斩了。

山阴公主刘楚玉是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吗? 山阴公主

刘楚玉,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公主,宋孝武帝刘骏之女。作为一个公主,能出名到这个地步也是很不容易,那她为什么出名呢?一是因为她异常貌美,当时被称为皇族第一美人;二是因为她异常淫乱。 你可能会说,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娃娃能淫乱到什么地步。那你可是小瞧她了,她会冲她的皇帝弟弟说:“臣妾与陛下虽说男女有别,但也出自同一个父亲。然而陛下后宫佳丽三千,臣妾却只有驸马一个,实在太不公平了。”然后她的皇帝弟弟就赐给了她三十个美貌的面首,各式各样的,环绕在她身旁。 很多人都说刘楚玉史上第一位呼唤女权主义的女性,敢于为当时的男女不平等发声,但是在我的理解里,她并不是。她是在封建社会中成长的,尤其是在帝王家,更是男权至上。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非常传统的,身边的人和物也依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并没有什么能触动她从而意识到男女不平等,她只是简单的认为同为皇帝的儿女,待遇却不同。她认为的男女不平等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的,这是其一。 其二是她在处理与驸马的关系上。驸马何戢是刘楚玉的父亲挑选的,刘楚玉也并没有反对,可见她还是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如果刘楚玉是个女权主义者,她应该会平等的对待她与何戢的这段关系,就像是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夫妻双方的开放式关系一样,如果没有感情基础,就各玩各的,互不干涉。显然,她并没有,有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史料中也并没有记载何戢私生活混乱的相关信息。或许是何戢碍于皇权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未尝可知。 其三,是她对待褚渊的态度。就像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哭着喊着要一样。她因褚渊的貌美俊秀而要把人家抢来做面首,褚渊不愿,还要抬出她的皇帝弟弟来迫使褚渊屈服,只把褚渊当做一个玩物,骨子里还是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说刘楚玉就像是一个男版刘子业,实在是跟女权主义没有关系。好在褚渊抵死不从,刘楚玉也没有苦苦相逼,褚渊才逃过了刘楚玉的魔爪,不然,如此丰朗俊清的一个人物,要是真的成了刘楚玉的面首,那真的是一个男默女泪的故事了。 刘楚玉这样的作风,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怕她祸害更多的好男儿,早早地收走了她。一种说法是她的叔父刘彧在造反成功之后,借皇太后之手赐死了刘楚玉;另一种说法是,同她的皇帝弟弟一起死在了乱军之中。史料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到她死时的年岁,不过,她弟弟刘子业死的时候也才不过十六岁,估计她年纪也不会很大。忽略她所做的事情,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就这么死了,还是挺令人同情的,她才度过了自己一生的四分之一,却再也没有机会体会她接下来的人生了。 我其实很好奇刘楚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毕竟人性本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荒淫无度的。细细去了解她,她其实是一个被原生家庭影响太大的孩子。在她十几岁开始建立自己的三观的时候,她的父皇开始穷奢极欲。而且传闻刘骏与生母有染,应该会大大影响刘楚玉对三观的判断。她的弟弟也是一个凶残暴虐的人,史上有名的乱伦皇帝,大概也是一个受到原生家庭创伤的孩子。

唐太宗之女巴陵公主简介 巴陵公主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子女不少,巴陵公主是其中一位。巴陵公主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去世于公元653年。 个人认为,但凡是古代公主,生母不详,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母身份低微。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一夫多妻,很多贵族子弟在没有成亲前就已经有了通房丫鬟。更何况帝王江山万里,富甲天下,享用美人也是正常的。就算美人身份不高,也不妨碍些什么。 人物档案 姓名:李氏 封号:巴陵公主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唐朝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53年 父亲:唐太宗 母亲:不详 丈夫:柴绍之子柴令武 职业:唐朝公主 巴陵公主在一干公主中排行老七,最开始受封巴陵公主。年长之后,被许配给柴令武。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与李世民是同母姐弟。 虽然巴陵公主的夫君不如高阳公主等,但是也是出身名门之辈。这一点并没有委屈她,但可能她自己有些不甘心,所以才会犯下后来的事情。 公元652年,唐朝著名皇室谋反案爆发。高阳公主以及驸马房遗爱,是其中主力。此外还牵扯进不少皇族宗室成员,巴陵公主和驸马柴令武也被牵扯其中。 同年巴陵公主和柴令武与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被一同逮捕,次年被赐死。 关于巴陵公主和柴令武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历史上记载不详。就连她有没有和同谋高阳公主夫妻来往,也不甚清晰。按照所留史料,两者间的来往并不密切。那么二人是如何参与谋反,在其中又担任了怎么样的角色,一直都是一个迷。 只知道巴陵公主和驸马柴令武,与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合谋,若是发生兵变,则推荊王李元景为帝。 通过这我们可以猜测,巴陵公主是知道高阳公主与房遗爱有谋反之心的。但可能是因为对现实情况的不满,让他们选择站在了谋反派一边。承诺高阳公主,一旦谋反成功,则推举荊王上位。 不过可惜的是,谋反不但没有成功,还提前失败。她自己被赐死,驸马柴令武自杀后被戮尸。 显庆年间,巴陵公主被追赠为北景公主。但是因为她此前犯的错误,一直没有被同意陪葬昭陵。

唐太宗女儿兰陵公主受宠吗?兰陵公主婚姻生活怎样

一、 兰陵公主的生薨及长幼问题 关于兰陵公主的出生年月,历史上并无记载,有关于她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关于兰陵公主李淑的相关记载如下:“兰陵公主讳淑,字丽贞,唐太宗第12女。下嫁兖州都督、太穆皇后族侄窦怀,显庆年间病逝。”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她是太宗的第12女,后来下嫁给了太穆皇后的族侄窦怀,婚后应该随夫生活在兖州,而后来出土的《大唐故兰陵公主碑》的碑文却有这样的记载:公主讳淑,字丽贞,陇西狄道人也。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文皇帝爱既缠心,特流(阙二字)贞观十年乃下诏曰:「第十九女,理识幽闲,质性柔顺,幼娴礼训,夙镜诗文,汤沐之典,抑有恒规,可封兰陵郡公主,食邑三千户。」……公主深诫骄侈,常安俭薄,前後锡赉,莫不固辞。皆理为情申,文非貌请。诚宜凭斯积庆,享彼遐龄。而与善徒欺,辅仁多爽,春秋?二,以显庆三年八月(阙一字)八日(阙一字)疾薨於雍州万年县之平乐里第。反魂之香,空留(阙一字)被,(阙一字)箫之(阙一字)终辞凤台。奉诏:「窦氏既是大外家,情礼稍异,特宜陪葬昭陵。」即以其年岁次己未十月甲辰朔廿九日(阙二字)迁窆於(阙一字)陵…… 公主的碑文虽残缺不全,但却清楚地记载着文皇册封兰陵公主的诏书“第十九女,理识幽闲,质性柔顺,幼娴礼训,夙镜诗文,汤沐之典,抑有恒规,可封兰陵郡公主”,这应该是确切的,也就是说,兰陵公主李淑应是太宗的第19女,公主的生年缺漏,但是可以大至推断出来。公主为文皇第十九女,则年龄应该在晋阳公主和常山公主之间,所以兰陵公主必定生于贞观元年,显庆三年以卅二岁而薨。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 二、 兰陵公主的称谓问题 这要先说一下公主的由来,“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 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皇帝的大女儿称长公主,皇帝的姐妹也称长公主,李淑是文皇帝之第十九女,贞观十年下诏册封为兰陵公主,在这时,她只是文皇帝的第十九女,还不能称之为长公主,到了李治登基,作为当朝皇帝的妹妹,兰陵公主被册封为兰陵公主,这在她的碑文上有明确的记载:“皇明嗣极,载笃周亲。永徽元年另拜长公主,仍加封五十户,恩崇汤沐,宠茂辎。”兰陵公主的称谓就是由此而来。兰陵死后的碑文是李治朝时任吏部尚书的李义府所书,顾称之为《大唐故兰陵公主碑》是没有错误的。 三、 兰陵公主的样貌、生活性情问题 公主“瑶华袭月,十枝分叶……婉顺幽闲,端凝淑美,擢春葩於兰籍,皎秋月於芝田。风徽韶美……孝实天经,因心必极,虽左姬之含华延秀,谢媛之毓德扬芬,式镜前芳,流风讵远……”(《大唐故兰陵公主碑》,下同)样貌柔美;她“幼娴礼训,夙镜诗文”文采斐然;她“履冰泉以表洁,践霜柏以含贞”,丈夫死后寡居为夫守节,性情刚烈; 她“深诫骄侈,常安俭薄,前後锡赉,莫不固辞。皆理为情申,文非貌请。诚宜凭斯积庆,享彼遐龄。而与善徒欺,辅仁多爽,首无金翠之饰,耳绝丝桐之声。共梁妻而比行,与莱妇而齐名”,生活俭朴,深诫骄侈;她柔美中不失刚毅,薨后以军礼下葬(见下文),有统军之能……从上可知,兰陵公主是个持家有度、柔美之中不失刚毅的才女、烈女。 四、 兰陵公主的受宠问题 有关公主的受宠问题,按时间顺序,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父皇、夫家和皇兄。 太宗最喜欢的韦妃所生的临川公主是武德七年生,《唐临川公主墓出土的墓志和诏书》(《文物》1977年第10期)载:“临川公主名李孟姜,唐高宗之第十二姊(按:墓志称排行第十一而诏书称十二,未知孰是),贞观十七年加食洪州,实封三百五十户。临川公主是贞观十五年册封,是年18岁。比她小的兰陵公主都比她早册封5年,兰陵公主下嫁的是当时的显贵太穆皇后族侄窦怀,时任兖州都督,再而昭陵陪葬的太宗子女并不多,分别是:李承乾 ,李贞 ,晋阳公主李明达,临川公主,新城公主 ,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 ,清河公主李敬 ,遂安公主,兰陵公主就居其一,通过上面三点以及太宗册封诏书上对她的评价可以看出,太宗对兰陵是非常宠爱的。 《大唐故兰陵公主碑》的碑文有这样的记载:荣宠之锡,虽冠公宫,挹之情,常怀(阙二字)而彤(阙一字)未降,紫(阙一字)停,妙选高门,方从下嫁。天子永言舅氏,情深渭阳,载穆彝章,用崇姻戚。驸马都尉庆州诸军事使持节庆州刺史扶风窦怀,即太穆皇后之孙,银青光禄大夫少府监上柱国德素之子,洁澄澜之万顷……故知德祖太尉之孙,既传芳於杨敞;元成丞相之子,亦绚美於韦贤。(阙一字)地清华,佥论(阙二字)窦(阙一字)之(阙一字)属(阙五字)比夫远(阙一字)独英前修。公主义叶三从,情归百两,宾敬之礼,必表於闰庭;喜愠之容,不形於造次。敦睦亲於娣姒,竭蒸孝於舅姑,言应礼经,动合规矩。皇明嗣极,载笃周亲。永徽元年另拜长公主,仍加封五十户,恩崇汤沐,宠茂辎。公主深诫骄侈,常安俭薄,前後锡赉,莫不固辞。皆理为情申,文非貌请。诚宜凭斯积庆,享彼遐龄。 从上面的碑文可见,兰陵公主与他的驸马应该是天造地设十分幸福的一对夫妇,而公主“敦睦亲於娣姒,竭蒸孝於舅姑,言应礼经,动合规矩”也受到了公婆的赞许,唯一遗憾的是她的驸马在他们婚后五年便去世了,但还是可以说公主是受到了夫家的肯定和宠爱的。 关于兰陵与李治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李治是十分宠爱这个妹妹的,这从兰陵公主是李治登基后第一个册封的长公主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但二人之间并不只是建立在兄妹感情上的,还有政治因素。兰陵在李治登基后的政治清洗上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李治的政治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有据可考的,《大唐故兰陵公主碑》的碑文上有记载说兰陵公主死后“圣上哀深同气,特降殊私,(阙一字)遂所须,务存优厚,吊祭之礼,有异常伦。仍敕卫尉卿阎立行、光禄卿殷令名为副监护丧事,特给鼓吹,送墓往还。惟公主妙质柔明,雅识详润,芝兰成性,琬璧为心,庄敬自持,温谦逮下,聿修苹藻,(阙一字)奉宗祧,有(阙二字)之(阙一字)怀(阙二字)之操,信可以流芳鼎室,垂训台庭,茂麟趾於黄图,敞龙门於赤县……”从碑文可知,兰陵公主死后李治悲痛异常,以至于违反常例以军礼(特给鼓吹)下葬,而唐朝历史上只有一位公主还有过如此恩遇,她便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为李世民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平阳公主李秀宁,历史上有名的娘子军就是由她得来的。在这里,李治把他和兰陵公主的兄妹关系与李世民和李秀宁相比,可见兰陵公主是李治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是李治的心腹、最信任的人。 五、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兰陵公主一直是默默无闻,甚至是不为人所知的,时间的尘埃封印了她的一生,但拨开迷雾,千年之后的我们还是能朦胧感受到她的倩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强大帝国的长公主,她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但也正是如此,她实现了她的理想,完成了持家为国的一生,为生命划上了短暂而绚烂的光环。

揭秘:义成公主为什么嫁给四代可汗?

?隋朝室女义成公主先后嫁给突厥四代可汗,在中原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在突厥那里,这是很正常且普遍的事情,因为突厥的文化中,女子的对位是非常低下的,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妻子,弟弟可以娶哥哥们的妻妾。 开皇十九年,突厥启民可汗的妻子也就是隋朝的安义公主去世,这时候,隋朝为了稳定突厥,隋文帝将义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远嫁突厥可汗启民可汗,隋朝大业五年即公元609年,启民可汗去世,当时的突厥是臣服于隋朝的,隋炀帝让启民可汗的儿子咄吉世继承王位即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上述隋炀帝要娶义成公主,隋炀帝根据突厥的风俗,批准了始毕可汗的请求,这时候,义成公主便和第二个可汗始毕可汗结为夫妻了。 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始毕可汗去世,而他的儿子太小无法继承可汗的位置,便由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继承可汗之位,处罗可汗继续续娶了义成公主,还派遣使者通知了隋朝统治者这一消息。公元620年始毕可汗得病身亡,义成公主没有立他的儿子奥射设而立处罗可汗的弟弟为可汗,即颉利可汗,所以颉利可汗也根据当地的风俗“后母就是妻”娶了义成公主为妻子,这也是义成公主一生中最后一个丈夫,因为在公元630年的时候,义成公主被唐朝的将领李靖杀死了,了结了她异于寻常女子的一生。 义成公主的名字 义成公主是中国隋朝的室女,其名字在是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在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的时候,和亲突厥的前任公主安义公主去世,所以当朝的统治者隋文帝便将这位室女以义成公主的名义将她嫁给启明可汗。 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因为突厥的风俗和中原并不一样,在启明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嫁给启明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去世后,又先后嫁给他的弟弟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义成公主就作为皇室的联姻工具开启自己的悲剧而伟大的人生之路。 义成公主在历史中对隋朝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因为义成公主不仅是和亲的公主,还几次救过隋炀帝,公元615年,隋炀帝在汾阳宫,在一次外出途中不料被突厥的始毕可汗给围住了,这时候,义成公主出手相救,她谎称突厥边境有危急情况,将始毕可汗骗走,解了隋炀帝的围,那时候义成公主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只要始毕可汗发现情况是假的,义成公主随时可能一命呜呼,可见其对隋朝的大忠大勇。 隋炀帝死后,他的皇后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抓住,后又被窦建德给抓住,这时候义成公主以突厥人的身份来解救自己的嫂子,将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儿子带到突厥生活了18年,后来义成公主还主张要为隋炀帝报仇,萧皇后反而不愿意了,希望过去就过去吧。 公元630年,唐朝的名将李靖打到突厥,将义成公主杀死了,了结了义成公主这命运多舛的一生。 义成公主 李靖 李靖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有名将领,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李靖生于571年,字药师,所以也称之为李药师,雍州三原(今天在陕西三原县),出身宦官之家,其祖父李嵩义曾经担任过刺史,被封为康公,父亲是李诠,在隋担任太守之职。 李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饱读诗书,且立志要效力于明君。最初的李靖和他父亲一样是效力于隋朝的,先后担任过一些小官小吏,但是工作勤恳,所以李靖的名声很好。后来李靖在李渊的军中任职,与突厥作战。后李渊企图造反被李靖发现,李靖被抓起来。但是李世民很欣赏李靖的能力所以又将他调到自己那里做了三卫。 在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李靖也相继开始建功立业,灭掉萧梁、平定江南等,位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在凌云阁中排行第八。 李靖最大的事迹还是要属破突厥,而且隋朝公主义成公主死在他的手里。贞观三年唐太宗决定攻打突厥。并任命了李靖为行军总管,李靖不负众望,不仅将颉利可汗赶向了内蒙还带回来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儿子,李靖也因此被封为代国公。颉利可汗山穷水尽,企图向唐朝讲和,唐太宗也派人去安抚颉利可汗,但是李靖却认为唐太宗并不是真的想和颉利可汗讲和,所以便在颉利可汗放松警惕的时候进宫突厥军,抢了很多的战利品,并杀死了义成公主。后来逃跑的颉利可汗被俘虏送往京城,东突厥自此灭亡。而义成公主也在和四代可汗结婚后,结束了她和亲的使命。

崇祯帝女儿长平公主简介 长平公主怎么死的?

长平公主(1629年-1646年),闺名朱(měi)疲chuò)(一说”徽q“),原封号为坤兴公主,降清后封长平公主,明思宗朱由检次女,母亲愍周皇后,而公主生母为王顺妃的说法实为1996年台湾作家林佩芬所写的《天问・明末春秋》一书中的杜撰情节,但后来却被多次引用。 同母姐姐坤仪公主,妹妹昭仁公主。 同母兄弟:悼皇帝朱慈R、怀隐王朱慈@、定哀王朱慈炯。 长平公主是崇祯最疼爱的女儿,但因身处末代皇帝之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帝心灰意冷,对长平公主叹道:“汝何故生我家!”。顺治二年,帝诏长平公主与驸马周显完婚。后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在顺治三年(1646年)病逝。 朱(měi)疲chuò)十六岁时,崇祯帝将其许配给都尉周显(又称周世显),然而婚事却因流寇逼近而暂停。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消息传到宫中,崇祯心灰意冷,要周皇后自裁、袁贵妃自尽,对长平公主叹了声:“汝何故生我家!”挥剑斫公主,断左臂。后又斩杀幼年的昭仁公主(6岁)。长平公主于五日后复苏。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未获准,顺治将她嫁与周显,据张宸《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显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葬于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孙菲菲版长平公主 人物争议名字 《明纪》记载,长平公主闺名啤(měi),美也。疲chuò),《说文》谨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七章》也采用了此说:“他们乘龙、凤辇到奉先殿上了香,叩了头,告慰了祖宗,然后到交泰殿盘桓片刻。在闲谈中崇祯问到长平公主贫潦橛形蕹そ。皇后回答说也有长进,只是几个陪她读书的小都人都不够聪明,也很贪玩。想挑一个肯读书的、聪明伶俐的都人给疲尚未挑选到。①啤―音“měi chuò”。这是长平公主的小名,意为“美好,修整”。” 一说“徽啤保但据《明纪》载“”读音含义、《春明梦余录》原书,“徽啤敝说是不成立的。《春明梦余录・卷29》:“皇女乐安长公主,名“徽啤保ㄒ凰怠盎q”)。”“”和“徽”两字相似、明朝公主不少人闺名中带“徽”字,因而误传成长平公主闺名。 民间相传长平公主于明亡后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武艺,是为独臂神尼,并进行反清复明,收了吕四娘等人为徒,但此传说纯属虚构。而金庸小说《碧血剑》的阿九、鹿鼎记中的九难以及梁羽生小说《江湖三女侠》的独臂神尼亦是以此传说的长平公主为原型。 史料记载 《明史 ・ 卷一百二十一 ・ 列传第九》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九 是明朝所有公主和合传,崇祯帝六个女儿都记在此列传中。】 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R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译文 十六岁那年,崇祯皇帝选周世显为她的未婚夫。即将成婚时,因为农民起义天下大乱而暂停婚事。到皇城陷落的时候,崇祯皇帝来到寿宁宫,长平公主拉着崇祯皇帝的衣襟痛哭。崇祯皇帝悲愤的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在帝王的家中,遭受这样的亡国受辱、生离死别的痛苦?!”用剑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崇祯皇帝又在昭仁殿杀死了昭仁公主。五天后,长平公主在断臂之痛中醒来并没有死。清朝顺治二年时,上书顺治皇帝及摄政王多尔衮说:自己九死余生,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悲苦,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彻底了断尘缘。 顺治皇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下诏不许,并依旧赐婚周世显,而且赐以大批田地住宅金银车马对她赏赐有加。长平公主伤感哭泣。第二年得病死去。死的时候才十七岁。皇帝赐葬在广宁门(后称广安门,在北京外城西垣正中偏北。1956年,广安门被以“年久失修、阻碍交通”的理由拆除。)外这个地方。

成吉思汗皇后察合公主:西夏国主李安全之女

察合公主(生卒年不详),成吉思汗众妻妾之一,嵬名氏,察合是她的本名。她是西夏国主李安全之女,因此又被称为「夏公主」。 1209年,蒙古军入河西,李安全派其世子李承祯抗敌,战败;之後又派嵬名令公迎战,令公战败被俘。李安全派使者向金国求援,结果金国国主卫绍王认为应该让这两个敌国相攻,就没有出兵。蒙古军包围了西夏首都中兴府,但是遇上河堤溃决,于是想要退兵,便派太傅讹答进中兴府进行招谕的工作,而李安全便将女儿察合献给成吉思汗,希望与蒙古和亲,依附做蒙古的臣下。成吉思汗便把察合纳入後宫,班师回朝。 察合後来成为成吉思汗众皇后之一,住在第三斡儿朵,排行为第三斡儿朵第六皇后,地位并不算高。道士丘处机前往西域而经过和林时,察合公主曾经与另一位皇后岐国公主各派遣使者送日用品与食物给他。 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与察合相关的纪录,但是西夏自从与蒙古和亲後,国力日下,终於逐渐走向灭亡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介绍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 历史记载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出使乌孙和亲的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 (《汉书·西域传》:“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悯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甘露三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样。 生平故事 家族背景 解忧公主的先祖是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弟, 因其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显赫功劳,被封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国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刘交的同窗学友,楚元王的诗经学著曾经风靡天下。刘交死后,只因太子刘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刘交的次子刘郢客承继了楚王王位;吕后时期刘郢客迁职为宗正,掌管皇族的户籍族谱;汉文帝时期改封为夷王;夷王在位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称道拥戴。只因望子成龙,期望子孙能够使汉朝的基业发扬光大,刘郢客聘请了天下堪称泰斗的名师,召募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国都城彭城。传授学业的是两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他是鲁学诗经派的祖师爷;辅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师韦孟,他是举世闻名的儒学家。楚王府的书香氛围,可谓得天独厚;楚王的身边,大都是君子一类的栋梁之材。 可叹可悲呀!夷王刘郢客的寿命太短;可恼可气的刘戊,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的刘戊,生活淫荡性情骄狂;父亲去世以后,他把前辈的遗训抛到脑后。申培公受到刘戊的无端侮辱告老还乡;他在家乡授业的子弟,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韦孟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辞去官职;还作诗婉转地规劝刘戊改邪归正,屡次向他倾吐肺腑之言。可叹刘戊,不知悔过自新,不信前车之鉴,国家大事荒废不管;行为放纵为所欲为,整天游山玩水;他所亲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志猖狂。 刘戊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因为犯下所谓的私奸罪(皇帝皇后丧期里亲人不得寻欢作乐,此为急于削藩的晁错强加的莫须有的罪名),险些被晁错诛杀在京城,汉景帝感到这个罪名难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辞的诏书,削去了楚王直属的东海、下邳两个郡,刘戊因而心怀不满。七国之乱时刘戊伙同楚元王的少子刘艺等人起兵参与吴王造反;最后兵败如山倒,只有自杀了断,可他的罪过却连累到子孙后代的悲惨命运。反王的后代如同普通老百姓,寄人篱下的日子想要出人头地是很难的。史官的记载比较简略,不可能写那么详细,自从刘戊死后,他的家族从此败落,皇亲国戚的居住地没有他们的一寸地盘,皇族宗籍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王侯将相都不敢和他们打交道,刘戊的后代如同黄鹄飞天,一去不返,杳无踪迹。 解忧出世 元狩二年(前121),上天降下吉兆,如同石破天惊。黄河以西传来战事捷报,汉朝的军队取得巨大胜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汉军缴获送到皇宫,匈奴王廷出现了内乱和自相残杀;浑邪王率领部属投降了汉朝,汉朝安置匈奴人的五个附属国在河西一带连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了后来的张骞的凿通西域,开辟了汉朝和乌孙联盟的新天地。 这一年,解忧出生了,虽说是女孩儿出生如同片瓦之喜,尚有用途,安贫乐道的人家也是欢喜异常,解忧虽然出生在楚王府的一个偏狭简陋的屋子里,却也能给卑贱的小户人家带来生活的希望之光。汉家盛行的“百天庆贺”之礼,王府里没有一个人过问;千年之后的今天,解忧公主的芳名依然载于青史,垂范后人。号称神算的东方朔也无法预卜,谁能料到这个小女子事后会名扬四海呢。 和亲 太初二年(前101),西域最远的乌孙国客人来到长安,上书汉廷为乌孙王求娶汉家公主,以此延续乌汉联盟,垂怜大王失去细君公主的悲痛,汉武帝爽快地答应了乌孙的请求。诏书就是皇帝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解忧一家含着眼泪跪拜接旨谢恩;才女佳人的解忧即将奔赴西域,她并不畏惧和亲公主肩负的重任。此一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遥远,此一去五十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解忧公主如鹤翔蓝天一样奋力展翅,其中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人怜悯动情?! 迎接解忧公主的地方在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里的风光秀丽迷人。雨过天晴的山色空明透亮,蓝天上祥和的白云相依相偎;丰盛的牧草此起彼伏扬波欢歌,叮咚作响的山泉悠然如琴。一道彩虹飞架在层峦叠翠的山峰上,河谷里的百鸟啾啾欢唱也来迎亲。 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伸长了脖子翘足远眺;公主的专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有十里之长。当公主莲步迈出车厢的那一霎那,娇美的容貌好似鲜艳的桃花令晚霞羞惭的匆匆落下;乌孙王和她结臂并行的时刻,公主那温柔的举止如同和煦的春风,幽娴的神态胜似天鹅的姣姿。 喜筵达到高潮时,君臣和牧民在一堆堆篝火旁载歌载舞。乌孙人的风情歌舞热情奔放,汉家儿女的歌舞更是大放异彩。公主应邀向大家展示才艺,两支古朴典雅的《幽兰》、《白雪》名曲,美妙的引诱凤凰飞临;公主的贴身侍女也离席献艺助兴,精湛的剑舞恍如银蛇飞动,舞剑的人却身轻似燕。乌孙的文臣武将门都目不斜视,个个张大嘴巴发呆;四处的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大王的新婚里牧民们通宵庆贺。 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岑陬是他过去的官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公主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多年没有怀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又因病去世。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二是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站稳脚跟。 民间传说 当年解忧公主和亲到乌孙,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乌孙王昆莫岑陬,谁更得宠将直接影响到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为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一个国王,而是一个王国,其中的争斗的惨烈可想而知。据传,一次解忧公主偶患腹泻,吃完随行带来的药物后仍不见好转。大汉的随行御医从当地找来一些对应药材,由于不了解药性有多大,又怕左夫人及匈奴随从在防不胜防时下毒加害公主,便大胆的采用药物“濯足”的方式(也就是现在的足浴)进行治疗,结果却误打误撞医好了解忧公主。乌孙昆莫觉得此法甚是奇特,便命御医将西域的一些独特药材与“濯足”方式结合,尤其是一些对身体有毒副作用的药材,如此就避免了药材毒性对身体的损伤。这些“濯足”的治病疗方在乌孙国世代流传,经百姓迁徙传入各地,这种泡泡脚就能治病的方式流入西域并深受百姓认可。 相关文学作品:《大汉公主》(吴蔚著) 大汉立国不久,汉高帝刘邦遭遇白登之围,被匈奴骑兵围困长达七天之久。大汉不得不献公主给匈奴单于,以屈辱的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开始有计划地反击匈奴,大汉公主们也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细君远嫁,解忧和亲,苏武牧羊,李陵降胡。英雄与美人,铁血与柔情,残酷与浪漫,野性与天真,交织出一曲猎猎大风歌…… 历史贡献 兴国安邦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力挽狂澜 汉昭帝末年(前74),由于汉昭帝年轻多病,汉朝的国力也不能和汉武帝时期同日而语,匈奴又开始张狂起来。多年来积压在匈奴贵族心里的怨愤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时机,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能罢兵。 当时前方的战事已经十分吃紧,面临亡国的威胁,王廷内部的亲匈奴派也大肆活动,煽风点火,蛊惑人心,主张满足匈奴单于的要求,赶快把解忧公主交出去,否则乌孙的命运如同危巢之卵,时刻都有倾亡覆灭的危险。王廷内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乌孙王一时也左右为难。 谁能力挽狂澜呢?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首先由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从汉昭帝病危到驾崩,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出兵之事干打雷不下雨,汉朝的大臣们为立谁为国君还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还顾得上解救远在西域的乌孙国的危难呢?在这内忧外患的三四年中,解忧公主费尽心力,团结乌孙贵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战马加料催膘,扩军备战,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就是在最危难的岁月里,解忧公主也是天塌地裂心不惊,胸怀全局志更坚。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又和乌孙王翁归靡联名上书汉廷,力陈乌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的却敌之策,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理应得到有力验证。乌孙王还保证出动乌孙国最精锐的五万骑兵参加东西合击。可是这封上书也很久都没有得到汉廷的答复,一时间乌孙内部投降派意见甚嚣尘上。 乌孙大战 一直到汉宣帝即位两年后,汉宣帝在百事待兴、日理万机之下毅然决定出兵支援乌孙,于是汉朝的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又派出解忧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为特使监军,到乌孙指导、监督出战,联合反击匈奴。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乌孙国的精兵更是骁勇无比,乌孙王翁归靡亲自披挂出征打头阵,常惠将军手持汉朝符节随军而行,出谋划策;乌孙的兵马千里奔袭,在汉朝大军远未到来之前,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的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带);此战匈奴军败的很惨。不但无数匈奴名王被生擒,连壶衍鞮单于的叔叔、嫂嫂、女儿等亲眷都成了乌孙兵的俘虏,共计三万九千的匈奴将士当了俘虏,乌孙国缴获的战利品大小畜产七十多万头。 乌孙大军凯旋而归,而汉朝的五位将军却战功细微。匈奴壶衍鞮单于恼羞成怒,亲自领兵一万铁骑偷袭乌孙,却不料此次偷袭得不偿失,在乌孙的反击下匆匆逃离,归途中偏偏遭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阻却归程。本来就只掳略到一些老弱病残的乌孙牧民,在撤离时俘虏和匈奴兵九死一生,只有单于和少部分人死里逃生。此后三年,乌孙和北方的丁零、东方的乌桓,三面夹攻,连连出征,匈奴被打的晕头转向,顾此失彼,损失惨重,大伤元气,昔日威震八方、称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雄风不存。许多匈奴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匈奴壶衍鞮单于不敢和汉朝公然对抗,还梦想和汉朝恢复和亲,汉朝对此不予理睬。自此,解忧公主的威望高涨无比,汉朝和匈奴的对侍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转。汉朝是中兴之时,匈奴则是日薄西山。 常惠是解忧公主出嫁前在京城的好友,解忧公主出嫁的第三年他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直到汉昭帝即位后在汉朝的多次要求下才和苏武等人一同回到汉朝。在解救苏武归国中,常惠立下很大功劳,升为光禄大夫。以后在巴里坤之战中,常惠又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被封爵为长罗侯,并接替已经病故的苏武,做了典属国(专管汉朝与各国少数民族的事务)。巴里坤之战凯旋而归后,汉朝又派常惠将军到乌孙国慰劳乌孙国在联手反击匈奴的战役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们。 地节年间到元康年间(前68-前62),汉朝在西域的屯田部队和匈奴的车师争夺战打得艰苦卓绝、双方互有胜负。由于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太大,汉朝的屯田部队打得十分惨烈,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郑吉率领的屯田部队被匈奴军队死死围困在车师国都交河城。汉廷中大臣们意见分歧,有的主张放弃西域,有的主张向西域增兵。常惠率领张掖、酒泉地方军的数千名骑兵成功地解救了郑吉率领的屯田将士。以后因其熟悉西域国情,在乌孙国上层,常惠也有很高的威望,故而多次出使西域,甚至领兵常住在乌孙国屯田,一生为乌孙国的和平与建设立下卓越贡献。 元康二年(前65),正当解忧公主五十六岁的寿辰,赤谷城王宫摆下盛筵,佳肴美味,时鲜瓜果,琳琅满目。西域三十六国的王公应邀前来,赤谷城汉家公主的宫殿里贵客满盈,君臣痛饮,畅话乌孙国几经磨难,从敦煌一带西迁伊犁河谷,到如今和匈奴平起平坐,而且成为西域三十六国的领头羊的可喜变化。解忧的故友常惠将军在祝寿席间,即兴成咏,做了一首小诗,诗曰: 群山环抱着你啊,美丽的赤谷都城; 碧波万顷的阗池湖啊,也好似扬波歌颂。 蜂飞蝶舞般的各族人民啊,如同百鸟朝凤; 乌孙山的塔松高耸入云啊,装点着西天山的苍穹。 四海之内谁不知道啊,大汉王朝的中兴天下无比; 畅饮甜水时要思源啊,乌孙国的兴盛来源于乌汉联盟。 德高望重的乌孙王啊,堪称乌孙国的一代精英; 有目共睹啊,汉家的和亲公主个个都沥血呕心! 功在千秋 解忧和冯嫽,全文名为《大汉西域双星:功在千秋的汉朝解忧公主和冯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绵延的乌孙山,南濒波涛湍急的特克斯河。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让我们就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踏入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千年不变的美丽。 公元前120年,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也许是天意吧,刘解忧出生的这一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汉书·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汉书·西域传》中对乌孙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 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 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随即到来的王权之争中,解忧公主又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了。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了。 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汉和匈奴在乌孙的势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治似乎就是这么残酷,一场变革之后,汉在乌孙的影响,汉和乌孙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称为狂王,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不用问,狂王和解忧公主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生死存亡,怎么办?向来聪慧刚强的解忧公主决不会坐以待毙,尤其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岁月的磨练后,智慧和胆识都比狂王高出一筹,更不会坐视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 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而且在十年后,乌孙国内再起动荡,已经回归长安养老的冯嫽,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毅然上书皇帝,再次持节不远万里出使西域诸国,勘为千古楷模。这是后话了。 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啊!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啊,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该回家了。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不独公主自己,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历史是一条河,青春也是一条河,当青春融进了历史,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而是千古流传。细君也好,解忧也好,冯嫽也好,虽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明典治国,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依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终难磨灭。莽莽乾坤留倩影,悠悠青史占风流。愿今天这点承载着敬慕和感念的浅陋文字,能些许告慰那些寂寞的香魂。 千古青史,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温柔奉献,委婉机智,扭转局势,既需要英雄的鲜血,也需要美人的热泪。汉代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大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程不识的事迹至今广为传诵;信使张骞、苏武、班超的事迹亦令人赞叹不已;而解忧等"和亲"的使者,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膝下子嗣 就好像苍天有眼洪福降临,也是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的爱情结晶,他们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仅共享天伦之乐,还为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谱写了崭新而辉煌的历史篇章。解忧公主的子女多才多艺,都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谋求和平共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长子名叫元贵靡,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曾被翁归靡立为王储,乌孙国分裂后为大昆弥(大乌孙国的乌孙王)。 次子名叫万年,大约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曾在在京城长安学习。年老的莎车国国王没有后代,他在长安见过万年,十分喜欢这个年轻人。莎车国的民众向往依附汉朝,更想和乌孙国结为邦交。为了自己国家的前途,也是讨好乌孙这个西域最大的国家,他征得解忧公主和翁归靡夫妇,以及汉朝的同意,让万年在他死后接任莎车国王。万年上任后就显示出不凡的政略锋芒,励精图治,极力摆脱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贵族闻知后十分震惊,派出特使在莎车国王廷内部挑拨离间。匈奴的离间之计得逞,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万年在这场平叛中壮烈牺牲。 长女名叫弟史,嫁给了龟兹国王,弟史不仅美若天仙,而且才艺绝世;当年常惠将军把她送往长安学习乐舞艺术时,龟兹王绛宾就对她一见钟情。到她学业完成回国路径龟兹国都时,绛宾就大胆的扣留了弟史公主,并数次派出使者向解忧公主和乌孙王求婚,解忧公主同意了这门亲事。她和丈夫龟兹王绛宾夫妻感情极好;他们在长安度蜜月期间,耳闻目染下,绛宾对汉朝的风俗和治国之道极为称道。婚后他俩年年到长安考察学习,回国后,在龟兹国建造了仿制汉朝的宫殿,王宫守备采用汉朝的制度,连衣食住行都模仿中原风格;从此,文明著称的汉家礼仪传到了西域,美妙新颖的龟兹歌舞也由他们的频频往返东传到中原。他们这一段夫妻姻缘的佳话,在中外青史中都有记载。 三子名叫大乐,是乌孙国的大将,立下无数战功;在乌孙国的历史上堪为中流砥柱、政绩斐然。小女儿名叫素光,嫁给了一个乌孙翮侯,素光是个克勤克俭,内善理财,外能辅政的贤妻良母,她的美名妇孺皆知,无人不赞 。  

后世如何评价馆陶公主?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刘嫖,即馆陶公主,西汉时期公主,汉文帝刘恒之女,生母是窦皇后,汉景帝刘启的姐姐,汉武帝刘彻的姑母和岳母。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轶事典故 金屋藏娇 一日,刘嫖抱着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彘说:“要啊。”刘嫖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彘想要哪个,刘彘都说不要。最后刘嫖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陈阿娇好不好呢?”刘彘不着痕迹地看了母亲一眼,见王娡微微点头,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彘儿一定造一座金屋子给她住。”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刘彻和陈氏的联姻、以及同时定下的刘嫖的次子陈蟜和王夫人的小女儿隆虑公主的联姻,有两位母亲鲜明的政治考虑。 越礼之始 陈皇后失位后第二年,刘嫖的丈夫陈午过世。而刘嫖在丈夫在世时就已经有一个面首,名叫董偃。陈后被废所居的长门宫,正是董偃劝馆陶送给汉武帝的。 董偃和母亲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刘嫖家。刘嫖见了俊美的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长到十八岁时,出去的时候坐的是高头大马,晚上与公主同寝。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贵族、王公、大臣因为公主的原因,都愿意和他结交。称呼他为“董君”。刘嫖为董偃日出千金,及其宠爱。 安陵人爰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爰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的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有一次汉武帝亲自到公主府中,公主拜谢,寒暄已毕,还没有坐定,汉武帝就问姑母:“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公主听了,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她说:“我行为无状,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没有把我抓起来交给有司审问,已经很宽大了。死罪!死罪!”汉武帝让她起来。公主赶紧收拾好簪环,到东厢房把董偃引出来,一起磕头请罪。汉武帝并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当时,董偃见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称为“主人翁”。汉武帝听了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臣下的身份,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 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 武帝听罢,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刘嫖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刘嫖和董偃也被认为是往后公主贵人做越礼之事的开始。 历史评价 窦太主以五十岁老妪,私通十八岁弄儿,渎伦伤化,至此极矣。武帝不加惩戒,反称董偃为主人翁,是导人淫乱,何以为治。微东方朔之直言进谏,几何不封偃为堂邑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