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物

人物:拜住

姓名:拜住 别名: 性别:男 朝代:元朝 出生地: 出生日期:1296或1298 逝世日期:1323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拜住(1296或1298—1323),元朝大臣。蒙古札剌儿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后裔,中书右丞相安童孙。至大二年(1309),以世勋子孙袭为宿卫长。延祐二年(1315),任太常礼仪院使。四年(1317),进大司徒。熟知蒙古典故、太祖圣训,遵行之;好儒学,广延儒士谘访古今礼乐刑政、治乱得失,故深通汉族传统礼仪。七年(1320)英宗即位,任中书平章政事。以徽政使失烈门擅权乱政,结党谋逆,受命擒诛之,进中书左丞相。屡谏英宗节制奢侈,陈治国安民之道,深受倚重。至治二年(1322),请立宗仁卫以总漠北流民,给予赈恤,官赎被鬻为奴者,使流民得安。察右丞相铁木迭儿恃权擅政,广立朋党,鬻狱卖官,肆杀异己,遂屡谏英宗止之,使之不得肆行其奸。同年,进中书右丞相,辅英宗推行新政,召用贤良,罢黜冗官,减免税役,颁行《大元通制》,其改革引起蒙古守旧贵族的反对。三年(1323),以铁木迭儿生前罪恶日彰,奏请夺其官爵制书,毁其碑,并根究其党,引起其党铁失等的恐惧和不满。同年八月,随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南还,至南坡,与英宗同遭铁失等杀害。泰定初,以功追封东平王。

人物:桂万荣

姓名:桂万荣 别名:字梦协 性别:男 朝代:南宋 出生地:庆元府慈溪县人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桂万荣(生卒年不详),字梦协,号石坡先生,庆元府慈溪县人。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曾任余干县尉,以纪律严明、压制豪强、断狱明允闻于朝。后为建康司理参军。史弥远亦欲招揽之,桂万荣不赴。后为太学正、尚书右侍郎,以宝章阁学士致仕。 桂万荣师从杨简,是杨简弟子里颇为著名的一位,后人有石坡书院纪念之。其著《棠阴比事》一书为法医学名著,世人将其与宋慈《洗冤录》并称,收于《四部丛刊二集》。 明佚名《楚纪》卷五十二《登续外纪后篇》:“桂万荣,初为余干尉。理宗时以朝散大夫、直宝章阁知常德府,尽心民事,谳狱明允。”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七十四《直阁桂石坡先生万荣》:“桂万荣,字梦协,慈溪人。以进士授余干尉。邑多豪右,先生一以纪律绳之。驭民则用 慈爱,子弟获训迪者,耻为不善。秩满,民乞留,调建康司理参军。乡人史弥远为相,欲招致之,先生以分定固辞。差主管户部架阁,除太学正。轮对,奏绝敌、选将二事。除武学博士,改宗学,出判平江府。累官直秘阁,迁尚书右郎,除直宝章阁奉祠归。先生尝问道慈湖,慈湖告以‘心之精神是谓圣’,遂 筑石坡书院,读书其中。”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六《石坡书院记》:“慈湖弟子遍于大江南北,《宋史》举其都讲为融堂钱氏。予尝考之,特以其著述耳。若其最能昌明 师门之绪者,莫如鄞之正肃袁公蒙斋、侍郎陈公习庵,及慈之宝章桂公石坡。 顾袁、陈以名位著,而桂稍晦,今慈湖东山之麓,有石坡书院,即当年所讲学 也。……《宋史》言‘慈湖簿富阳,日讲《论语》、《孝经》,民遂无讼’。石坡尉 余干,民之闻教者,耻为不善。‘慈湖守温州,力行《周官》任恤之教,豪富争 劝勉。’石坡在南康感化骄军,知以卫民为务。‘慈湖以忤史氏,累召不出。’ 石坡方响用,力辞史氏之招,丐祠终老。方石坡之官平江也,朱侍郎在知府 事,征输盐课,急迫牵连,拘系甚繁。石坡力言其无辜,为请宽不得,乃挟行 床至狱中,愿与所拘系者同处。侍郎不得已纵遣之,论者以为石坡不愧其 师,而侍郎有惭其父,其所谓请绝虏、选将诸奏,俱名言也。 “……石坡晚年最称耆寿,东浙推为杨门硕果,并于蒙斋、习庵,盖其道 之尊如此,桂氏子孙勉之哉。慈湖之一线寄于是堂,其勿替此家风也。” 《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庆元二年邹应龙榜:桂万荣。”《延祐四明 志》卷六《人物考下》:“庆元二年邹应龙榜:桂万荣。”《光绪慈溪县志》卷十九 《选举表上》:“庆元二年丙辰邹应龙榜:桂万荣。”

人物:乐朋龟

姓名:乐朋龟 别名:字兆吉 性别:男 朝代:唐代 出生地: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乐朋龟,唐朝末年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字兆吉。《综合索引》和《人名索引》载有其相关史料。朋龟约于懿宗咸通末登进士第。僖宗中和初,为右拾遗,从僖宗奔蜀。时行在缺人草制,朋龟因谒宦官田令孜而拜翰林学士。后加承旨,累迁兵部尚书。昭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其藏书之事,《北梦琐言》卷五《张濬、乐朋龟与田军容中外事》条载:“乐公举进士,初陈启事,谒李昭侍郎自媒云:‘别于九经、书史及《老》、《庄》洎八都赋外,著八百卷书,请垂比试。’诚有学问也。”朋龟仅自著书即有八百卷之多,撰写这些著作,需有参考书籍,由是推之,其或有藏书,故录而考之。卒葬单州成武县,一说即为其地人。 有学问,自称有著作八百卷。掌制诰数年,但所作不甚简当。《新唐 书·艺文志》著录《纶阁集》一○卷、 《德门集》五卷、赋一卷,今皆不存。 《全唐文》卷八一四编其为一卷。其中《西川青羊宫碑铭》为唐末碑版中著名之作,《正统道藏》亦收作一卷。事迹据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

人物:王羌特

姓名:王羌特 别名:字冠卿,号笠夫 性别:男 朝代:明代 出生地:伏羌人(今甘肃甘谷县) 出生日期:1615 逝世日期:1680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王羌特(1615—1680)字冠卿,号笠夫,伏羌人(今甘肃甘谷县)。工诗,能书,善吟对,出口成章,有“奇童”之称。十二岁通《四书》、《孝经》、《春秋》大意,涉猎《五经》,时陇右道王鸣玉闻其名,召见试以对:“绿萍浮碧水”,王即对以“红日挂苍天”。对文更奇,王大加赞赏,待酒席间王又出上联:“怀饼遗亲,子不敢食先父。”王羌特对曰:“吐哺下士,公无以国骄人。”王大加称赞:“真奇童也。”十二岁考取秀才,远近闻名,但乡试失败,仅以文优补廪生。 明崇祯十七年(1644),弃置举业。清顺治四年(164年)复廪。顺治五年(1648),考选拔贡生,在县令赵志抃家教塾一年。顺治七年(1650),赴京考职,回乡后参加乡试,连五科未中。康熙六年(1667),因伏羌田赋制度积弊日久,粮赋苛重,百姓苦不堪言,有一钦差大臣巡视陇右,王羌特写成“粮浮于地,赔累难支,恳请开豁,以苏民命”一文呈交西来钦差大臣,为民请命。转奏朝廷后,将伏羌田赋批准“去六存四”,共减荒地4178顷,除粮5505石,免银6760两。 康熙十年(1671),去京得云南顺宁府通判,分管运粮、河防及农耕。据《伏羌县志》载:“是时郡处荒徼,自兵燹后,残民孑遗,半是蒲蛮,虽有士子,不事通读。”他到任后,兴办教育,招抚流亡,抑制强暴,发展商务,呕尽心血,方有起色。 康熙十二年(1674)元月,在保和殿朝见康熙皇帝,帝命在京食俸。时新任云贵总督鄂善留湖广筹划剿灭吴三桂,王羌特奉命从军效力。当年五月离京抵达荆州,七年之间,往来奔走,艰苦备尝。 康熙十九年(1680),吴三桂叛乱平定,准备回任时,不幸殁于军中。 王羌特一生怀才不遇,命运坎坷,便发不平之声于咏叹,寄人生愿望于梦寐,于康熙十五年(1676)在荆州著成《怕猿闻诗》和小说《孤山再梦》,一时辗转相抄,好评如潮。 《孤山再梦》共二册,四卷六回,内容叙写江南姑苏书生钱雨林和同乡守财奴的女儿万宵娘的恋爱故事。钱与万相识后,由于意外的干扰,万宵娘一病身亡,钱雨林被迫离乡,后来钱中举得官,万还魂复生,二人结为夫妻。书中人物不多,语言通俗,情节离奇,显然是受《牡丹亭》和《孤山梦》传奇的影响。 《孤山再梦》手抄本脍炙人口,流传达三百余年,198年始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称“此书系罕见之孤本,有幸流传下来,将为清代小说史的研究,提供又一份珍贵资料。”

人物:王又朴

姓名:王又朴 别名:字介山 性别:男 朝代:清代 出生地:直隶天津人 出生日期:1681 逝世日期:1763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王又朴(1681-1763),直隶天津人,字介山。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外放历任河南分司,陕西、江南泰州通判,池州、徽州知府,不久致仕归里。幼读朱子《周易本义》,不信朱子“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年至六十以为卦爻辞有非彖、象《传》而不能明者,于是著《易翼述信》十二卷,专以《彖传》、《象传》、《文言》解释经义。诗文有《诗礼堂文集》五卷,《诗集》七卷。

人物:晓柔

姓名:晓柔 俗姓:杨 性别:男 朝代:清代 出生地:平阳北港凤巢人 出生日期:1827 逝世日期:1886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晓柔(1827-1886),俗姓杨,字广和,法号卍莲,平阳北港凤巢人。七岁离家外出就学于师,九岁又入学,一年后失学。此后牧牛、砍柴,“驰逐于梨场瓜圃之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十,在玉苍山法云寺剃度出家。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咸丰四年(1854),从某寺永智禅师参悟“破本分”;六年(1856)夏,又从国清莲禅师参悟“破重关”。同治四(1865)冬,在宁波阿育王寺修舍利殿毕,忽然彻悟:“佛法遍一切处,了不可得,只在寻常日用而已。”始知此前“破本分”、“破重关”,其实都未得要旨。曾以鄞江妙叶大师所作《真妄心境图》为彻证大事之缘,于光绪元年(1875)刊所著《净土证心集》时,将该图选入集中。 晓柔曾从永嘉寂光寺宇坚法师处得到古德一松和尚遗稿《法华讲录》。后来虽然到处游历,但都随身携带。光绪二年(1876),在会稽(今绍兴)传灯寺思修其稿,穷思究竟,直至十二昼夜时,忽然梦见白光遍照,似乎听到“得意无心为本”,六字显著于前,醒来时顿觉身心畅快。于是对《法华讲录》删繁订错,补足其义,并列入《法华经》正文,又以讲录分疏于下,改名《法华演义》(又名《妙法莲花经演义》)刊行。 晓柔一生涉足江、浙、闽一带,讲经三十余期。光绪十年(1884),晓柔在上海龙华寺开讲天台宗的宗经《法华经》,是近代在上海地区最早弘传天台思想的法师。当时前往听讲的人很多,近代高僧谛闲(1858-1932)也是其中之一。《中国天台宗通史》一书记载:谛闲法师曾向晓柔问学,颇得奖掖。而后光绪十二年(1886),谛闲法师被授为传持天台教观四十三世祖,一生讲经说法四十馀年,岁无虚日。晓柔晚年常住瑞安常宁寺。光绪十二年,在瑞安常宁寺示微疾,七日不食。侍者问:“大师生何处?”回答说:“西方净土。”十二月初三日,端坐而逝。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年。

人物:永平道元

姓名:永平道元 俗姓:源 性别:男 国籍:日本 出生地: 出生日期:1200 逝世日期:1253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永平道元(1200~1253)日本曹洞禅之开祖。讳希玄。俗姓源。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十三岁,投比睿山之良显出家,习天台教义。建保二年(1214),至京都建仁寺谒见荣西。建保五年,师事荣西之门人明全,深究显密奥旨,兼习律藏威仪。贞应二年(1223),与明全相偕来宋,直上四明天童山,时为宁宗嘉定十六年。先后参礼无际了派、浙翁如琰、盘山思卓等,历访天台雁山、平田万年、庆元护圣等诸刹,终以因缘不契而返天童山。后与长翁如净相见,豁然大悟,抖落从来所疑,得如净之印可,如净且授予芙蓉道楷传来之袈裟、竹篦、白拂、宝镜三昧、五位显诀,及自赞之顶相。归返日本后,凡十五年,居止于京都一带,然因受到比睿山旧佛教之迫害,遂移居越前之山奥,创建永平寺,大扬曹洞禅,提倡‘只管打坐’之实践法门,后人称其禅风为默照禅。并撰著正法眼藏九十五卷、永平清规二卷、学道用心集、永平广录十卷、普劝坐禅仪、随闻记等。建长五年八月示寂,世寿五十四。谥号‘佛性传东国师’、‘承阳大师’。嗣法弟子有怀奘、僧海、诠慧、法明等。[传光录卷下、延宝传灯录卷一、日本洞上联灯录卷一]

人物:祖无择

姓名:祖无择 别名:字择之 性别:男 朝代:宋代 出生地:蔡州(今河南上蔡)人 出生日期:1006 逝世日期:1085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祖无择(1006—1085),字择之,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召试,充直史馆,历知南康军、海州,迁广东提刑,徙荆湖北路。改广东转运使。五年,知袁州。奉使契丹,还,出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召为中书舍人,判太府寺。嘉祐八年,假右谏议大夫,充出使契丹国信使。治平元年献《皇极箴》,赐诏奖之。二年,纠察在京刑狱,进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郑、杭二州。神宗召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谪为忠正军节度副使,提举西京御史台。与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为真率会,洛人谓之“九老”。元丰六年,移知信阳军。八年正月卒,年七十六。祖无择少从孙复学经术,后又从穆修学为古文,故其为文“峭厉劲折,当风气初变之时,足与尹洙相上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诗亦平顺畅达,无艰涩之弊。《秋日天平驿书事》、《夏州叛》表现出对时事的隐忧;《题魏野园》、《春郊即事》、《后池新柳》诸篇也描写旷达澹荡的胸襟。他的著述甚丰,经靖康兵乱散佚,仅存十之二三,其曾孙祖行编集为十卷,名曰《焕斗集》,并附其叔侄及同时人唱酬之作六卷,合为十六卷。后改名为《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现存宜秋馆刊徐氏积学斋影宋抄本、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五五至三五九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九三四至九三七收其文四卷。事迹见祖行《龙学始末》(《龙学文集》附)、《宋史》卷三三一本传。

人物:古代打完仗,射出的箭会回收接着用吗?

古代军队为了培养一个专业的梦幻蛋糕屋窗口化军种,选择弓箭手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上肢有很强力量的士兵,而且会不峡江县委书记宋铜断的对他们的上部肢体力量进行训练,主要方式是通过让他们不断的开弓,在战场上那些弓箭手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需要精准的射中敌人,而是成为一种阵型对敌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射击,而射击的角度却关系到射击的覆盖面积。这种效果是需要那些弓箭手苦苦训练很多年,才能达到的境界。这样常年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导致弓箭手的胳膊都发生了畸形。于是后来弩被发明出来之后,就逐渐取代了弓箭手在战场上的位置,渐渐地改变了这种局面。而我们了解到的蒙古族的骑射方式就是一种成型的训练方式,这是他们这个民族在生活中慢慢探索出来的。 其实在古代战场上对弓箭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都非常多。比如像我们熟悉的李陵抗击匈奴那场战役中,一共不过只有五千人参加战争,可是一天之内竟然使用了五十多万支箭。古代战争对箭的需求量有多大从这里就可见一斑。那么如果换成官渡之战那样大规模的战争,消耗的箭的数量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战争失败的一方只顾着逃跑,应该没有时间拿回丢失的箭,那么战争胜利的一方肯定会将它们作为战争的胜利品吧! 其实在古代打仗时,军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去把箭捡回来的,特别是珍贵的箭杆和箭羽。古时候的箭是由箭头、箭杆、箭羽构成的。一般情况下,箭头是金属制成的,竹子和木头或者芦苇杆是用来制作箭杆的,动物的羽毛会用来做箭羽。因为箭对于古代军队作战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必须要收回。为了节约费用和成本,箭杆和箭头是用组装的方式制成的。箭杆因为是木头做的所以材料比较好找,但是箭头是铁制的,成本比较高,制作也很麻烦,但是射出去就会有损伤。为了重复使用,箭头和箭杆都会尽量收回来,重新组装,再次利用。 那么怎么有机会收回这些呢?其实特别简单,只要把仗打胜了,胜利的一方就能打扫战场,就能够收回丢失的箭了。所以这就是打胜仗的好处啦,不仅有荣誉感,还有战利品可用,连制作费用都省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古代打完仗,射出的箭会回收接着用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人物:孝庄12岁嫁给皇太极在丈夫心中远不如再嫁的姐姐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寨桑的次女。博尔济吉特氏其实是蒙元皇族孛儿只斤氏的另一种翻译,所以说她是名副其实的成吉思汗的后人。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再次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不到13岁。     皇太极即汗位后,她被封为西侧妃,又称西宫福晋。她初嫁时,其姑姑哲哲是中宫大妃,布木布泰因空缺东宫侧妃而居后宫第二。后金天聪六年二月,皇太极纳扎鲁特为东侧妃,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排到第三位。   两三年后,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察哈尔林丹汗两名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扎鲁特“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之子,但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还是一再下降。?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改汗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布木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排位最末。崇德三年(1638),庄妃生皇九子、后来的顺治帝福临。     这个女人,却很不简单。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将洪押至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皇太极自知,数十万清军、数百万清人是无法完胜数百万明军、数千万明人的,要想赢得这一场战争,就必须收服洪承畴这样的大才。谁料,洪不屈,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永福宫庄妃主动请缨,亲自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此事广为流传,后世也多有作品演绎,有小说《清史演义》称庄妃用美人计把床下办不了的事情床上办,有电视剧《江山风雨情》说庄妃借学习儒家经典拜师洪承畴套近乎的,但详细记载并不见于正史,真实性学术界尚有争议。但不论被扭曲成哪种方式,都是说庄妃对帮助皇太极收服洪承畴,都是立了大功劳的。   不少影视剧都在渲染皇太极时如何爱庄妃,甚至与弟弟多尔衮争这个大玉儿大打出手。其实不然。庄妃并非皇太极最钟爱、宠幸的女人!在后宫中受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那26岁嫁给皇太极的姐姐关雎宫宸妃海兰珠。   古代女子26岁还待字闺中,是极其罕见的。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激素分泌过多,发育较早,十多岁的女孩出嫁就是寻常事,哲哲16岁嫁给22岁的皇太极已算大龄了。?   按当时满蒙贵族女子婚嫁的惯例,海兰珠此时已是特大龄女。26岁才出嫁,唯有一种可能,此次为已婚再嫁。只是其前夫为何人,已无考。     但,她被皇太极宠冠后宫。《孝庄秘史》中为了烘托庄妃的不容易,还特设了一场海兰珠恃宠而骄、排挤庄妃的虐心心。这不符合史实!   蒙古科尔沁部落擅长打仗,但四周强敌环伺,唯有依附强大的女真后金,才会不受外敌欺辱。因此,和亲成为了政治交往、军事同盟通往另一种手段的延续。不间断地、持续地甚至近乎乱伦地世代和亲通婚,让科尔沁王族女人成为满清的女主人,因而满清的皇帝都有可能是科尔沁的女婿和外孙。作为强大的共主皇太极由娶科尔沁任何女子的特权,包括博尔济吉特氏的王族女儿。   而对于科尔沁的女人来说,婚姻就是就是一种政治使命的达成。在妹妹布木布泰在嫁给老姑父九年后,姐姐海兰珠再嫁给妹夫兼姑父的皇太极,也该是承载着共同的使命,而不会针对妹妹。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嫁给满清皇家,只有团结。   崇德二年七月,海兰珠生皇八子,皇太极大赦天下,追封科尔沁莽古思和硕福亲王及和硕福妃,盛况空前,这是立太子的举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孰料五月后,幼子病逝,皇太极因此册封海兰珠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崇德六年九月,海兰珠病重,皇太极时值指挥松锦大战,闻讯后立刻起营回程,因“未至,妃已薨”而多日不食不眠,昏迷多日,言语颠倒。虽然清醒时说“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但“仍悲悼不已”“复大恸”。   宸妃初祭,皇太极亲笔写下祝文,下跪奠酒,宣读祭文,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有原配之意。   翌年元旦大典,由于宸妃之丧被视为国丧而停止庆贺。此为真爱,也是最爱,如此情切,自是诚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孝庄12岁嫁给皇太极在丈夫心中远不如再嫁的姐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