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故事

二桃杀三士成语故事

  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  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一说,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办吧!”   晏子准备停当后,由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   三人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前来。到了殿前,却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是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个勇士顿时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国家栋梁、钢铁卫士。这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三将中,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了:“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   说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老田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守护齐国的人民,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太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够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唯独俺为了让国君安心,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鳖命。最后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当时大船上的人都吓呆了,以为河神显圣,那其实是我。没人以为我会活着回来。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哐啷”一声,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剑锋闪着凛凛的寒光。 前两人听后,不由得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先抢夺下来,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啊,暴露了我的贪婪、无耻。”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此时自觉做了无耻的事,便羞愧难当,于是立刻拔出宝剑自刎!两股鲜血,瞬间便染红了齐国的宫殿。

鸿鹄之志的故事

【注音】hóng hú zhī zhì来自chengyu.itlearner.com 【典故】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吕氏春秋·士容》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大志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雄心壮志、胸怀大志 【反义词】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胸无大志 【同韵词】审时度势、轨物范世、审慎从事、眼腰黄赤、连模拟事、无家无室、张扬其事、春山八字、知人下士、分内之事、...... 【英语】highaspirations<loftyambitions> 【法文】grandidéal<noblesaspirations> 【教学同步】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司马迁《陈涉世家》初中五册·课文·21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阳城雇农陈胜在劳作休息时说:各位兄弟,将来富贵了不能相互忘记。其他雇农笑他无知。陈胜叹气道:燕子与麻雀是不可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的。 【成语举例】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成语造句】 ◎ 但是这个公司还是觉得张丽玲这个人挺有意思,一个弱女子竟然有这样的鸿鹄之志,他们可以帮助她联系电视台。

妄自菲薄 成语故事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含义: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故事: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例句: ◎ 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不忍妄自菲薄,终日参研经典,进境很快。 ◎ 当然,我们也在创造,不应当妄自菲薄,应当有志攀登科教片创作的艺术高峰,科教电影行业也会出艺术大师。 ◎ 因此,在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决不能妄自菲薄,走向民族虚无主义。 ◎虽说做人不可自大狂妄、目中无人,但是妄自菲薄亦是不可。

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成语故事

花红柳绿,春意黯然,鸟鱼花香,乍寒乍暖,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红瘦绿肥 绿暗红稀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 蛰虫昭苏 春燕回巢 春生秋杀 一年之计在于春 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 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鹅毛大雪 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如登春台 秋月春花 秋月春风 皮里春秋 暮云春树 满园春色 丽藻春葩 口角春风 虎尾春冰 寒木春华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阑珊 齿牙春色 春蛙秋蝉 春诵夏弦 春生夏长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笋怒发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丽藻 春暖花开 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风沂水 春晖寸草 唇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春雨如油 寸草春晖 大地回春 雨丝风片 寻花问柳 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 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轮扁斫轮 落花流水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研桑心计 鸟语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阳光明媚 燕语莺声 如登春台 春梦无痕 阳春白雪 如坐春风 春兰秋菊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宋庆龄简介 历史故事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人物简介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扞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着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惊弓之鸟的故事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更羸 惊弓之鸟:原指以巧制胜,形容受过惊恐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惊弓之鸟的典故: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的启示: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完璧归赵是怎么回事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大臣,为了能够保住和氏璧,从容游走在生死之间,其气魄和胆识都是为人所钦佩的。蔺相如在千百年来都是能臣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能够在三年内,从一个门客晋升为上卿,足以证明其能力和过人的本领。 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他出身贫寒,在一个极其重视出身的社会里,蔺相如是不可能有机会崭露头角的,偏偏这时代的号角一吹响,蔺相如就像响应号召般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蔺相如能够出现在赵惠文王的面前,还要多亏缪贤的举荐。这一切都要从那块“和氏璧”说起,秦国听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也是就给赵国来信,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玉,赵国君臣上下商议,给了秦国未必会割让城池,不给又怕秦军攻打。给不给都是很麻烦的事情,这个时候,缪贤大胆进言,建议赵惠文王让他的门客蔺相如试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赵惠文王在朝堂之上接见了蔺相如。 赵王见到蔺相如就问他,怎么处理和氏璧这件事。蔺相如便给赵王分析,赵王如将和氏璧献给了秦国,而秦国不把城池割让给赵国,秦国在道义上是失信的,而赵国不给秦国和氏璧,也是失信,到底哪一个更理亏,自然不言而喻。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于是,赵王又试探性地问道谁能够担任出使秦国的重任,蔺相如毛遂自荐带着和氏璧就到了秦国。 到了秦国,秦王见着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来,十分高兴。蔺相如献上了和氏璧,把这块宝玉给众人传看,秦王很高兴,但是言语之间却没有要割让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便趁机对秦昭王说:“这块玉上有一个瑕疵,请让我指给你看。于是,秦王便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迅速退后,怒发冲冠地说:”有瑕疵的不是玉,而是大王的诚信!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玉,我就和这和氏璧一起葬身于此。“秦王一听,不敢怠慢了蔺相如,要蔺相如提条件,蔺相如说:”赵国为了将和氏璧送到此地,赵王斋戒了五天,按照理解来说,你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这样以后我才能心甘情愿将宝玉献给大王。“ 秦王不敢违背蔺相如的话,于是真的照着他说的话做了。在过去的五天都以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相如一见秦王便坦白:”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位能够坚守信约,我怕被秦国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叫人先把玉送回去了。如果秦王诚心想和赵国交换,那么秦王请先割让二十座城池,赵国一定派人将玉送来,秦强赵弱,赵国是不会欺骗秦王的。相如自知犯了欺君之罪,请求秦王处罚。“蔺相如说完这番话后,群臣莫不震惊,秦王自觉被赵国玩弄,本想处死蔺相如,但不能为了区区一块玉而伤了两国的和气。于是,秦王也就放过了蔺相如,这样蔺相如安然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甘冒生命危险为国家效命,见其忠勇,而秦王虽然受到蔺相如的欺骗,却能顾全大局对蔺相如以礼相待,表现出了大国君主的气度。

田单何以两城复千里齐地?故事的历史难免吊诡,谈古论

田单复齐,单从军事上分析,就是一头雾水。 除了英雄主义的赞歌就是小人多作祟的权力游戏,但这些根本不能解释一支即墨城中军是怎么击溃燕军、光复齐国的。 田单复齐,一句话、四个字。然后,齐国千里之地、七十余城就光复了。 燕战国虽然是七大战国中最弱的,但也是七雄之一,经历燕昭王改革,已经锤炼出了一支蓟北精兵。国力正上升、军力正彪悍,而且是举国倾兵,在其他四国的配合下已经灭了齐战国。 而此时的齐国,就剩下即墨(今山东平度)和莒城(今山东莒县)两座城池,连齐湣王都被杀死了。 PS:《战国策•齐策》摘录,”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田单复齐,齐国七十余城皆已光复,但聊城始终攻不下来。燕国的聊城守将担心燕王猜疑、担心归国别杀,于是赖在齐国不走。而聊城燕军之所以最难打,就是因为这伙人有国不能回。因此,可以判断燕国早就占了聊城,齐国就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一座由田单坚守、一座由齐襄王坚守。 田单反间计而燕国换将、即墨火牛阵而燕军完败,这些都是在讲故事而不是在讲道理。故事虽然精彩,却解释不了问题。然而,讲故事的成本足够低,而且最能被受众信以为然,一听是这么回事,然后就信了,于是故事就成了历史。但讲道理的成本就太高了,你得对比燕齐两国、两军,还得仔细叮问各种细节,甚至还要结合当时人心形态,关键是你得逻辑自洽地给出说法。史书就是写简略的记叙文,根本就容不下多少文字来揭示太多复杂。 但是,我们却必须往道理层面去追问而不能满足与故事提供的愉悦体验。否则,就理解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虽然细节已经淹没难查,但大势中还是能够为简略历史做出注解。 要解释齐国为什么能以两城复国,就必须先解释乐毅与燕国为什么用了五年时间都不能攻破即墨和莒城。 原因就是乐毅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在济西之战后遣散了五国联军。 以燕国的实力,只能被齐国吊打,燕昭王明君、乐永霸名将,这些统统没用。战国战争就是死缠烂打,而竞争越残酷、打法就越相似。所以,战争竞争就是拼国力、拼战士、拼战心凝聚力,所谓的名将、兵法要么是实力的注脚、要么是幸存者偏误。 但燕国之所以能够灭齐,不是玩战争手段而是玩外交手段。但前提是齐国得极为配合,而偏巧齐湣王就是一个妄人,把能得罪的人全给得罪了。最不要脸的就是:趁着五国伐秦(齐、燕、韩、赵、魏),他把宋国给占了。于是,燕昭王、乐毅和苏秦这个君臣铁三角一通捭阖操弄,就组织了五国联军,没啥可说的,就是要揍齐国而且还要猛揍。公元前288年还是五国伐秦,公元前285年就是五国伐齐了,你就说齐湣王是怎么玩的吧。这个过程中,楚战国一直没露脸,本来可以做齐国盟友的,但也被齐湣王给得罪了。所以,后来就是坐山观虎斗,你们中原人套路深、我们楚国人玩不了。等五国联军把齐国打残了,楚国就赶紧收割淮北之地这个硕大果实。 燕国灭不了齐国,但五国就没啥问题了。没有名将称雄、没有兵法精妙、更没有什么英雄故事,我就是人多,我人多就是欺负你人少。于是,在济西决战中,五国联军就消灭了齐国的主力部队。齐国不是秦国,要实力没实力、要天险没天险,所以一战之后就国门大开,然后等着被灭。

太阳之母羲和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羲和氏的故事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对太阳产生敬畏之心,因此有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太阳神的说法。而在中国,出现的则是太阳之母――羲和。那么著名的羲和氏的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呢? 羲和画像 传言称,炎帝汤昊,又称为帝俊,在成纪出生后,娶了自己的亲生妹妹羲和氏。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这种关系是乱伦,但是在最早的神话中,兄妹成婚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甚至还被人们认为是保持纯洁血脉的最好方式。就如宙斯也是与自己的众多姐妹成婚,而在中国则是帝俊娶了自己的妹妹羲和。 在两人成婚后,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她经常将自己的孩子放在甘渊中洗澡,她也因为生下了这十个孩子被尊称为日神。这就是羲和氏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所以羲和在中国人很受尊敬,在中国的几千年文化中,就有很多对羲和进行解释和赞颂的文章。 而在屈原的《离骚》中在,则认为羲和并不是太阳之母,而应该是太阳的车夫。他曾在楚辞中写下“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羲和从容不迫地赶着车子。和太阳一起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就是降低了羲和氏的地位。后来在《尚书・尧典》中则将羲和氏定为成掌管时间的人。在这本书中,将羲和和太阳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觉得是羲和驱赶着太阳,让太阳随着时间流逝而转动。 羲和浴日 ?羲和浴日说的是羲和与自己孩子之间的故事。在记录了各种神话故事的《山海经》中,记载了羲和浴日的具体故事情节。 羲和浴日画像 传说太阳女神羲和与她的哥哥帝俊生下了十个孩子,他们住在东海之外的汤谷。在那里,有一个叫做扶桑的树。那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扶桑。据说这棵树长得十分雄伟,有几千丈那么高。十个太阳从小就住在树上。十个太阳也是有他们的职责的,就是每天要有一个太阳,去天上值班照亮大地。 羲和作为她们的母亲,每天会在出发前,带着她们的孩子去咸池和甘渊中洗澡。羲和将自己的孩子洗的干干净净之后,让他们等上由六条龙拉着的龙车出发去天上。因为从汤谷到蒙古共有16站,所以正好需要一天的时间。太阳在第14站下车步行,而羲和泽演驾着车回到汤谷,去准备接送明天的太阳。 这就是羲和浴日的故事。因为羲和是太阳的母亲,所以她经常为太阳们洗澡,这个传说逐渐地就被总结为羲和浴日这四个字了。 望舒羲和 望舒羲和是上古时代的两位女神,望舒是为月驾车的女神,而羲和则是帝俊之妻,太阳之母。这两人可说是一日一月,一阴一阳。那么除此之外,望舒羲和这两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记载上古神明的书籍封面 羲和被称为是日神,因为太阳是由她生下来的,可以说除了女娲等神明,没有那个女神的地位高过她。望舒则是与月亮有关的女神。这两人一个被称为是日御,一个被称为是月御。那么望舒羲和这两人除了同为女神外,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为什么人们总是将她们一起提起呢? 原来望舒羲和之所以这么闻名并且被并列提起,是因为仙剑奇侠传四。在这部游戏中,这两个名词都是指代一把剑。这两把剑都是琼华派的长老练就的。羲和剑需要宿主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而其第一代宿主就是玄霄,最后羲和剑追随其主玄霄进入东海深处。而望舒剑的第一代宿主则是云天河之母夙玉。第二代宿主是韩菱纱。望舒剑的结局是被云天河插在了韩菱纱的坟前。 在这部游戏风靡大江南北之后,人们开始对这些古代的名词感兴趣,所以好奇望舒羲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羲和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很多神话影视剧中都有出现,所以知道她的人很多。但是望舒这个女神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所以经过这个游戏的宣传之后,望舒成为了很多人知道的上古神明之一。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   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   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   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   (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o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   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   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   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   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   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   xi)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   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   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   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   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   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   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   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   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   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   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   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   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   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